那些年我在政府里工作
卷首語
在政府部門工作整整十年,出來后依然與那些工作牽牽扯扯,別人都是高興地去做,而我卻是每做一件心如刀割一件,許多東西一直如鯁在喉,不吐不快,想把他認真地、詳實地寫出來,奈何水平有限,只能粗略地記下一二。
一
1990年的夏天,帶上一個皮箱,我踏上一輛汽車南下,沿途灰塵滾滾,用遮天蔽日來形容一點不為過,四十公里后司機告訴我,我的目的地到了,我下車,感覺臉上黏一層厚厚的東西,眼睛里也有雜物,用手背擦一擦,哪知道手背被眼淚一劃,竟然劃出一條泥溝,再用手梳一下頭發,手指被灰塵黏住,梳不動,放下手來,扶著皮箱,四下看,路下方只有一間瓦房,門口是爛木板裝拼而成,門口上方用毛筆寫著“電影院”三個字;路面上泥濘不堪,是因為路上方源源不斷地有豬牛屎尿流下來,水溝已被污泥塞滿,道路被車輪碾壓得溝溝壑壑。離公路約兩米遠的斜坡上并排著兩張簡單的案板,其中一塊板上大約還有半條豬的肉,師傅打著赤膊,眼睛滴溜溜地轉,肉攤后兩三米是一排矮瓦房,從開著的門往里看,可以看到幾個人在吃粉,顯然這幾個房子是粉店。再往上和往左都是農舍,大部分是土夯墻,少量為火磚房。再看看一遍四周,沒有看到樓房或者辦公之類的房子,也沒有看到一個干部模樣的人,我有點懷疑司機把我下錯了。
我放開皮箱,跨過水溝,到肉攤前,問師傅,鄉人民政府在哪里?師傅用手指指,說往后一直走,有個圍墻,有個大門就是了。
我謝了師傅,回頭提著皮箱往后走,大約五百米后看到了圍墻,也看到了鄉政府的牌子,歪斜的鐵柵欄門半開著,看在地上劃的痕跡可知很久很久沒動了。往里走,里面是一個很大的四合院,中間長了很多雜草,雜草間散放很多雜物,房子都是石頭墻瓦房,左邊靠近公路的那排房子有一間門口掛著百林鄉人民政府辦公室字樣,看進去,有個個子蠻高的女孩子坐在里面,我放下皮箱,打開畢業時發的小皮包,拿出介紹信,入內,先介紹自己,再遞信給那個女孩。介紹信是縣扶貧辦開的,我到鄉里來任水果技術員。女孩看后,壓好信,說你跟我來。我們沿著這排房子走,到橫著的那排,有一個大木門敞開著,里面昏暗,幾乎看不見什么,女孩喊了幾聲老李,從里面走出一個瘦個子中年男人,女孩說這是到我們鄉來工作的韋寶松,任水果技術員,你負責帶他一段,熟悉情況,然后女孩回頭跟我說這是扶貧助理員,以后你們的工作是分不開的。交接后女孩回辦公室,老李帶我往里面走,里面兩邊有石墻,墻中間有門,我們進左邊,暗光中,看到兩排床鋪,各用各式各樣的木條支撐蚊帳。老李說還沒有床鋪,你先睡我的床,我打地鋪。我真的非常感動。老李說我們下隊比較多,一個月都不在鄉里睡幾晚,堅持一個多月以后進新房了,我們就好辦了,現在這個地方是供銷社的,鄉府租住了幾年。
第二天,老李叫我帶上一套衣服和洗漱用品下隊了。老李老家和我家都在縣城附近,雖然不是同一個村,但相互只隔大約四公里的一個坳,從我家后面翻過去就到老李家,老李還認識我們屯里的幾個人,這樣,我們就像父子一樣,親切又互助。
這個鄉剛成立三年,只有五個村,地貌以黃壤丘陵為主,我們用一個月時間走完所有村屯、果園,我心中有了底。
年底,我們到扶貧辦開會,縣里下達給我們鄉今冬明春板栗種植任務是兩千畝,后年一定要完成全鄉一萬畝板栗種植基地任務,回到鄉里,鄉里把任務分解到各村屯,具體由我和老李落實,我的工作開始由紙上談兵轉向實踐。我的心情是非常激動的,在學校學了兩年,終于真正地使用了。但由于面廣,數量多,我們每到一處,落實任務以后,做示范,便基本沒時間回頭檢查督促了,因此在后來種植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但也只能將就。
1991年的春天,鄉干部早已全部搬到新房住,新房在離村莊五百米的一片稻田中央,人多房少,我和老李同住一套,他住大間,我住小間,我這邊有個小陽臺,房間比較明亮,我們在這邊辦公。
苗木發放之前,我們再次下隊,任務是簽訂種植合同,合同具體數量報到扶貧辦,便于統一調配苗木。合同甲方為鄉人民政府,乙方為農戶,借款期為三年,甲方提供的板栗苗為九家種嫁接苗。
政府發放的宣傳資料上明確寫著,九家種板栗速生快長,適于密植,三年結果,是國內優良品種。
板栗在植物劃分上歸為林業,所以在我們的專業課上并不作為主課講,我只是略知一二,大部分依靠宣傳資料來學習。
二月底第一車苗木來到,根據苗木出圃流程,我先要查看合格證、出圃證、檢疫證,但師傅一樣都沒有,我問老李這怎么辦,老李說這幾年都沒有這樣查,苗一到就下車,馬上通知群眾領苗。我啞了半天,依了老李的,叫人上車卸一部分苗,然后抽樣檢苗,主要是嫁接苗比例、高度、粗度、完好率等,至于是否是九家種我分辨不出,只要是嫁接苗就算,綜合以上各項,合格率為百分之九十一,沒有達到要求,但可以扣除不合格苗以后簽收。我簽了一張收條,列出各項內容,師傅說拉了幾年苗,數量不多也有十來二十萬了,這是第一張不一樣的收條,但這跟他沒關系,他只知道要運費,其他的他不懂。
第一車苗收后,晚上我有些睡不著了,這樣大批量的苗木,純種率非常重要,品種不純,后果不堪設想。在學校時老師就提醒我們,出社會后要注意嫁接苗,老板為了省錢,什么事情都做得出來的。假的嫁接苗有幾種情況不容易識別,一種是隨便采集周圍的枝條嫁接,不管它是不是優良品種,結不結果,只要嫁接成活就行,這樣對老板有什么好處呢?他不用跑更遠的路,浪費人力物力財力,又節約接穗費,接穗一般都要買,而且價格比較貴,如果買純種的接穗,老板就會花一大筆錢;另外一種,老板更加方便,更加省錢,就是直接把實生苗剪了,用上頭的枝條接到下頭,實際上就是原來那棵,這樣的苗木種上十年八年都不結果。所以,假的嫁接苗危害性非常大,可能會造成農戶顆粒無收,但縣里沒有安排檢苗,也沒有檢苗的標準,這是個非常大的漏洞。
第二天我把情況匯報給領導,鄉領導說這么多年都這樣過來了,就按原來的去做吧,我默默無言。
再過幾天,又來一車苗,可能長途運輸,死苗率極高,合格率只有百分之四十七,八千苗我一株不收,接著又來一車,同樣的情況,我也退回。當晚,鄉長找到我,說以你這樣接苗,我們的種植任務不完成誰來負責?你負責得起沒有?我據理力爭,群眾的利益第一,任務才是第二,但領導要求我不要這樣驗苗,只要拉來就收,完成任務最重要。這個事也報到了縣里,扶貧辦領導打來電話,耐心地說,現在全縣上上下下都在全力以赴、熱火朝天地搞扶貧,不許任何人以任何形式破壞這大好局面,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阻止扶貧工作前進的步伐,你的工作態度我們是肯定的,你的技術我們是相信的,但是,要以大局為重,全面地完成縣委、縣政府下達的任務是最重要的工作,其他的留以后去解決,上面拉下去的苗木你照收,出問題有領導負責,你放心。
從此之后,我不再驗苗,不是不想驗,而是領導不給驗。
1995年,水果局從扶貧辦分離出來,我調到水果局。而這幾年,各鄉鎮陸陸續續反映上來,種了五、六年甚至是七、八年的板栗樹都不結果,我最擔心的事情真的發生了,縣里責成水果局解決這個問題,水果局開會討論研究,組織大家對板栗知識重新學習,最后決定由我和小黃對全縣板栗生產情況做個調查,重點是良種率和雌雄花比例調查,調查結果令大家目瞪口呆,良種率幾乎為零,全縣十萬畝板栗只有賜福村約一百株、巴定林場約五十株、其他零星加起來約一百株,雌花率為千分之二,千分之二是按照雄花序條數與雌花個數比,如果都按照個數比,那雌花可以不計數了。可以這樣說,十萬畝板栗全軍覆沒!局里把調查結果和處理意見提交到縣里,縣里一直沒有回復,到1998年全縣十萬畝板栗基本上被農戶砍完。
我一直在想,十萬畝板栗,幾百萬株苗,群眾種了十年,顆粒無收,如果把種苗費、人工費、肥料費計算,那群眾的損失是多少?為什么沒人去追究賣假苗、拉假苗給群眾種的人的責任?
二
1992年起,鄉里又安排我負責農村經濟統計工作,年底的一天,我到了羅皮村。羅皮村是鄉里經濟發展最好的村。這里的一些人頭腦靈活,思想開放,農忙季節一過,有的便出門販雞販鴨,或者收購一些土特產轉手賣出去賺點差價。
來到閉光榮家,閉光榮正好在。
“韋干事來?”閉光榮打招呼。
閉光榮很高大,穿著一身舊衣裳。
“年底了,要核實一下你們的記賬情況,然后收回去進行統計。”我說
“好的。”閉光榮答,然后進臥室去。
我坐在小椅子上,抬頭看看,閉光榮的家是黃泥舂墻,上面黑瓦,這是這個鄉百分之九十以上農戶房子的樣式。從墻面上看應該有幾十年了。房子一共三間,里面很空蕩,除了一個木質碗柜,其他什么家具幾乎沒有。在屯里,他家經濟狀況屬于差那類。依照農村經濟收支記賬要求,全鄉抽取好、中、差三個村,每個村抽好、中、差三個屯,每個屯抽好、中、差各兩戶共五十四戶人家進行記賬統計,進而得出一個鄉年人均經濟收支情況。
一會,閉光榮拿一本筆記本類的東西出來遞給我。
我接過,放在膝蓋上,從后面翻起,看了,疑惑地問:“這個月一點收入都沒有嗎?”
“沒有,這個時候還有什么收入?”
“小孩不是出去打工嗎?”
“沒有工做,回來的錢都沒有,剛打電話給我,寄一點錢給他回來。”
“上面要求,凡是出去打工的,不管得不得,每個月記一百塊,補上去。”
我把記賬本和鋼筆遞給閉光榮。
“你填也一樣啊。”閉光榮笑著說。
“不行,這是你的記錄本,還是你來填。”
閉光榮接過,蹲下,把本子攤在凳子上,歪歪斜斜地寫著。
“完了,沒有了。”
閉光榮把本子遞給我,坐回凳子上。
“不要急,慢慢想。”我沒有接本子。
“青菜呢?你們每天從菜園里摘青菜來吃,不算錢?算一天兩毛錢,也是六塊錢呢,前面都記了,這個月為什么不記?”
我把公文包遞給閉光榮:“用這個墊寫。”
閉光榮接過,放在膝蓋上墊著,又填寫。
“紅薯藤、青菜、野菜喂豬,這些,如果去買,叫投入,自己種有,叫收入。”
“豬上星期生病不吃潲水,殺了。”
“喂到哪天算那天,另外,豬殺了也要算錢啊,多少斤肉,一斤多少錢,包括自己吃的,算好。”
閉光榮一一記下。
“豬生病了殺掉,應該算損失,不應該算收入吧?”閉光榮填完,抬頭問。
“不是這樣理解呢,你買豬,買飼料,這些叫投入,殺豬賣肉叫收入,豬病了殺,不是沒有收入,是收入少一點而已。”
“哦,這樣算的。”
“是啊。”
我們又算到小雞、小鴨、小狗、雞蛋,估計也沒有什么了,我便出來。
走道里,一頭母豬帶著一群小豬在寒風中嘚瑟著。
我幾乎是貼著墻壁移動身子才到達黃大勝的家。這里的衛生狀況真的太差了。
黃大勝家為火磚樓房,二間二層。
走進屋里,沒有人,我喊了幾聲,依然沒人應,自己拉過一張凳子靠近門邊坐著,打量一下屋里,祖宗臺做得不錯,兩個房間門還很新,應該安上去不久,一臺小打谷機和一臺手搖吹谷機并排放在樓梯下,木質沙發上扔著很多衣服等雜物,一輛五羊牌單車靠著右邊墻壁放著。
“噫,來啊?”門外一個婦女打招呼。
我回頭看,是黃大勝的老婆。
“剛到,沒見你們在家。”
“哦,韋干事,我以為是誰呢。”
“是我啊。”
“我去叫他回來。”
黃大勝老婆說完,轉頭回去。
一會,黃大勝回來,滿臉胡茬。
“去哪里啦,門都沒關?”
“去隊長那里。門關不關不要緊呢,家里也沒什么東西,鄰里鄰居的沒事。”
“也要提防。”
“我們屯沒問題。”
“我來核實一下記賬情況。”
“嗯好,我拿給你。”
黃大勝進一間房去,窸窸窣窣一會出來,把記賬本遞給我。
我看著,只記大件,不記小件,很多戶平時記賬都這樣,這是不對的。在培訓會上,農經局領導就要求大家要細記祥記,應記全記,做到不遺不漏,全面、準確、真實地記錄我們農村經濟收支情況,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可靠依據。
我們從頭到尾回憶,記錄,還預測一下往下一個半月的收支,然后我又去別的家。
跑了十多天,終于把所有記賬本填好拿回來。羅副鄉長要求我十二月五日前要把統計數字拿出來,所以我白天忙著統計,晚上也要點著煤油燈做,因為鄉里沒通電,大家只能這樣,也沒有辦公室,各個部門在自己家里辦公。這樣也好,誰也不影響誰。
十二月三日上午,我把統計數據報給羅副鄉長,我們鄉1992年農村人均年收入八百九十元。羅副鄉長聽后不置可否。我回頭慢慢想,每家每戶我都親自問,幫助他們搞好記錄,這個數字應該是比較真實,比較接近實際,應該沒問題。
下午四點鐘左右,羅副鄉長下到我房間,大略地翻看了一下記賬本,然后說:“你調一下,把數據調到一千一百,我們普通干部一年收入一千五百,兩者相差太大。”
我很驚愕地望著羅副鄉長,問:“這個也可以調?”
“怎么不可以調,上面要求我們調我們就調。”
“怎么調?”我疑惑地問,第一次做這個農村經濟統計工作,是沒有什么經驗的,我原以為統計上來是多少就是多少,是不能更改的。
“把他們的收入項目、收入數據增加。這是上面給的指標,必須按上面給的數字調整。”
“嗯,那我試試調看。”
“越快越好。”
“嗯。”
羅副鄉長回去了,我愣在那里苦苦思索,始終不得要領,干脆撇下不想,走出房間,到后門陽臺,樓前的菜地里,許多人在施肥、淋水,李師傅正在摘菜。我那塊地由張副鄉長愛人種,我跟張副鄉長同鄉,還有點親戚關系,也單身著,懶得自己煮飯,就跟張副鄉長家合伙吃,自己這里因為李師傅帶著兩個小孩讀書,不方便一起煮。老李是上個月調走,李師傅來這里住。
看一會,我回到自己房間,關上門,對著那堆高高的記賬本發呆。實在想不到辦法,最后只能一本一本、一項一項地加,到第二天下午,一共調了五六次,記賬本里已經被改得花花綠綠,密密麻麻,就像小朋友在里面涂鴉,終于調到了一千一百,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我把結果匯報給羅副鄉長,羅副鄉長說知道了。
一大早,我推出單車,準備去一戶果農那里,果農要冬季清園,我想去指導一下,羅副鄉長過來,問我想去哪里?我說想去百木村,羅副鄉長說去不得,有更重要的事情,縣委、縣政府下達給我們的農村人均收入要達到一千三百八十,可以多一點,不能少,你必須馬上進行調整。
我真的很郁悶,農村經濟統計數據可以下任務的嗎?一改再改,一提再提,不理解。自己不是農經專業,社會經驗也不多,不知道,調就調吧。但以我自己的理解,所謂統計,就應該按實際情況,有多少記多少,不能想當然,想要多少就寫多少,如果那樣,那我們給農戶登記的那些數據有什么用?我們又為何給農戶登記?那不是多此一舉嗎?但是,作為一名干部,我知道必須完成領導交給的任務。
我道:“好吧。”
我把車子擠在樓梯下,開門,回房間,再一次望著那堆高高的記賬本發呆,拿下一本,漫無目的地翻看,里面已經被涂改得亂七八糟,面目全非,再涂改,恐怕紙張都被涂爛了。
冥思苦想著,我終于想到,既然領導要這個數,何不以一千三百八十為基準,兩本兩本地增減平衡,這樣就不用漫無目的地加呀減呀,弄得頭昏目眩?
我弄了四本,一點不差,好辦法,我找來紅筆,用一個上午就調整結束,然后跟羅副鄉長提議,再給我五十四本記賬本,五個人,一天時間,我要重新填寫這些記賬本。羅副鄉長答應了,我選五個寫字最差的同志幫忙,只一個晚上,一堆全新的記賬本就交到羅副鄉長手上,羅副鄉長看了很滿意。
縣農經局領導來抽樣檢查,隨手抽了幾本翻看,高興地說:“這是我檢查看到的最詳細、最真實、最干凈的記錄,說明我們鄉黨委、政府非常重視這項工作,這個值得向其他鄉鎮宣傳推廣,要以這個為榜樣,努力做好農村經濟發展記賬統計工作,為上級領導提供客觀、詳實的數據,讓領導能夠依據這些數據制定出符合農村實際情況的、切實可行的政策,快速、有效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我不知道怎么說,一調再調,從九百多調到一千三百多,數據相差如此之大,而且數據都是上面定下來,并不是統計上來,還說客觀、真實,我真的無法理解。
時間:2023-03-22 作者:校園文學網 來源:校園文學網 關注:
日記推薦
- 隨便說一下最近的煩惱吧
- 我是一名學生,學習中等靠上。但因為某些原因,沒有上一所出色的初中,而是一個中等偏下的初中。
- 03-31
- 那些年我在政府里工作
- 在政府部門工作整整十年,出來后依然與那些工作牽牽扯扯,別人都是高興地去做,而我卻是每做一件心如刀割一件
- 03-22
- 口味重
- 食堂早餐,吃面條自己打味,局長放了很多油辣,自己還說:“吃面沒辣椒就好像沒有靈魂。”
- 03-22
- 驚擾
- 那天中午從達州前往重慶,正在大竹至鄰水高速路段,突遇一陣大雨,頃盆如注,大霧朦朧。
- 03-22
- 3月里的晨寫
- 今天是3月1日,星期二,農歷正月二十九,這是多么美好的一天啊,充滿著知己與友誼。
- 03-22
- 面迎晨光,滿載而歸
- 7月17號清晨,耀眼的太陽透過玻璃窗直直地照射進客廳,我們就知道新一天的行程任務又要開始了。于是,我們就趕緊起床整理好新的一天所
- 03-21
- 扎根群眾,深入調研
- 7月16日,陽光明媚,清風徐徐,“情牽瞭望”社會實踐隊第二天的調研活動提上日程。
- 03-21
- 一分耕耘,十分收獲
-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三下鄉后勤做飯工作,說到這幾頓飯做菜的感受,我真是感慨良多啊!正所謂你不體驗過,你就不會真切感受到其中的滋味。
- 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