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余江的日子里
說起余江,我就會想起毛主席的詩歌,毛主席不光是在江西戰斗的時間很長,而且,他在江西寫的詩歌也是很多的。而《送瘟神二首》,雖然不是在江西寫的詩歌,卻是偉人在北京臨窗而寫,而且是給江西人民寫的詩歌?梢,毛澤東主席,這一位曠古偉人,對于江西的感情是多么的深啊。所以,無論是五十年前還是改革開放的今天,我都會為江西人民感到自豪。畢竟,曠古偉人所熱衷的地方,它能是一個不好的地方嗎?從1976年之前的江西來說無論是經濟還是文化,江西都是遙遙領先的地方,而到了今天,就算是江西的比較優勢沒有那么明顯,但是,我始終相信一句話“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我信它三十年,信它一百年,如果可能,我信它五百年。
在毛主席為了余江縣消滅血吸蟲病而題寫詩歌后的二十九年多以后的時間,在1987年的九月份,我們公衛十四班的全體同學,和同屆的藥劑班,檢驗班等等同學一樣,我們迎來了實習的日子。實習,對于我們來說,就是分配在招手的日子,我們終于盼來了十年寒窗的最后結果,我們終于盼來了可以改變命運的時間。
那一年,也許的學校還記得我對于學校的一點點貢獻,還記得我曾經給學校說過相聲,曾經給學校畫過一張特大的宣傳畫,我分配在了我覺得是最好的地方——————江西省余江縣。為什么我對于分配在余江感到特別滿足,這是因為,第一,余江縣離我的故鄉余干非常近,就是隔壁縣。第二,又能夠比分配在故鄉更加多地開一點眼界,而且這里還是鄒韜奮的故鄉,這里還有一個雕刻大王張國喜,那時候張國喜在全國富裕之星的排位是非?壳暗。
我們三個人分在一個實習小組:我,胡廣根,陶清華。胡廣根是南昌人,陶清華是新余人。我們最早是在余江縣醫院實習,那和我的那一篇中篇小說真的是一樣的,確實是在余江的郊區。最早,我們分配在傳染病科實習。那時候,印象最深的就是,盡管到了九月份,那火辣辣的天氣一點也不客氣地炙烤著大地,蚊子多,所以,我們開始在醫院,遇到最多的就是因為蚊子叮咬了兒童而得病的人。那是怎樣一種慘狀啊,差不多,每隔一天就會聽見一個少婦的哭聲。那些或是因為病重而哭,或者是因為孩子已經死亡的哭聲,如果只是因為死亡而哭的,應該是五天聽到一次的樣子。但是,這對于我們這些乳臭未干的學生,真的是有點難以承受的。當然對于這樣的慘狀,我們也是徒喚奈何,畢竟,那些疾病,連帶我們的實習老師都沒有辦法,我們又能夠怎么樣?那些孩子,估計都是七零后的晚期出生,畢竟大多數都是十歲左右,要是到了今天,他們也該是四十多歲的人了。那些少婦,大多都是五十年代前半期的人?梢哉f,在那里實習,我們感受到的是心驚肉跳,是不寒而栗。是啊,血吸蟲病早已經被徹底消滅了,可是萬惡的蚊子,這小得可憐的蚊子,竟然要奪去那些鮮活的生命,那些生在紅旗下長在新中國的孩子是生命,我的心,不,是我們的心,總是隱隱作痛。
本來我們幾個人總是喜歡下下棋,或者打一打撲克,算是調劑生活,可是,面對那些悲苦的哭聲,我們都停止了所有的娛樂活動。在余江縣醫院實習了快兩個月,我們就去了余江縣防疫站實習。這轉移之中,我們到了余江縣“送瘟神紀念館”參觀。毛澤東的有關詩歌赫然在目,給我們很深的印象。在防疫站,我們看到的完全不同的景象。那里,我們遇到了肖站長,鐘滕華,熊高中。在那里,我們遇到了我們在江西衛校的二胡王,那二胡拉的,確實水平很高,現在已經忘記了他的姓名,只記得個子很高大,他在衛校是讀職工中專,也就是帶工資讀書的一批老大哥。在那些日子里,我記得最深的印象是,我們每天都配合實習老師到余江的一些工礦企業去采集粉塵,測量噪音。粉塵測量器加和方位測量器都是比較龐大的器件,我們每一天都跟隨實習老師坐上一輛面包車,去到余江的工廠測量。而噪音測量器相當于比當年的大哥大還要大一倍的東西。我覺得,余江這個只有近三十萬人口的地方,不光是工業不錯,特別是錦江鎮,有許多諸如手表原件廠這樣的高精尖的廠子,這在縣一級來說,確實是不錯的。更加讓我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余江人的熱情,是許多地方無法比的。那時候,我們只是二十歲出頭的青年,而每到一個地方,對我們都是非常客氣的。我到后來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他們為什么對我們這些實習學生那么客氣。這只能說明,余江人民是好客的。我們每到一個地方,差不多是兩餐都是大魚大肉地招待我們。其實,除了魚肉,每一餐都有甲魚,那時候的甲魚,已經從早年的不太把甲魚當成佳肴的時候過度到了非常珍貴的日子。而且,有的時候,他們在給防疫站的同志每人發一盒香煙的時候,居然也給我們學生發一盒香煙。那時候,其實也是一些廠家吃喝風最為風行的時候,風行歸風行,但是,他們對于我們學生這么客氣,實在是讓我感動到了今天。也許是他們擔心我們會檢測出他們廠有違規的行為而導致罰款或者停業整頓,想讓我們手下留情,(但是,這樣的想法,我后來完全打消了,畢竟,檢查結果基本都是符合標準的。)也許就是余江人民本來就很客氣。
終于來到了我們很欣賞的余江雕刻廠,這就是張國喜創辦的企業,當時三十多歲的張國喜在我們這些人心里就是一部傳奇。不過,那里,我們只是工作,客氣倒是客氣,沒有餐宴,更沒有香煙。最快樂的是在余江縣的錦江游泳,那清澈的水讓我們感受到了青春的活力和美好的記憶。當然,我們在那里接待了我們的同學,另一個實習小組的人,好像里邊有后來的企業家湯永林。
余江,分別了許多年了,還好,我后來還去過一次,那里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了,我幾乎認不出來了。
時間:2025-01-18 作者:校園文學網 來源:校園文學網 關注:
隨筆推薦
- 在學醫的日子里
- 有人說,你自己說你可以唱四百個歌,還能夠說相聲,還能夠冬泳,還能夠學醫,還喜歡拍攝抖音視頻,還懂不少中醫
- 01-18
- 在余江的日子里
- 說起余江,我就會想起毛主席的詩歌,毛主席不光是在江西戰斗的時間很長,而且,他在江西寫的詩歌也是很多的。
- 01-18
- 我的搭檔們
- 因為我喜歡京劇,有些人覺得我是北方人。其實,我除了1986年第一次到過北京,無論是五百年前的故鄉————福建
- 01-18
- 推湯圓
- 之前過年的時候,村里每家每戶就忘不了推湯圓。
- 01-18
- 完成自己
- 一個平凡的中年女生,如何在家人的互信互愛中,從年輕寫到中年人生,這是一篇以隨筆的文字形式的心情自剖寫照°
- 01-14
- 平凡的美
- 以平實的文字,敘述生活中的人事物,對美麗的感受,心如沐浴在澄淨的泉水,對美的地方,有小小的愛和幸福感°
- 01-11
- 精彩一生
- 祝賀詩仙高才藝,李白名聲傳百世。
- 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