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
2020年的寒食節是陽歷04月03日,星期五。陰歷,庚子年(鼠年)三月十一。清明前1天是寒食節。又稱為“禁煙節”、“冷節”、“百五節”,在農歷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日。
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在夏歷冬至后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煙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秋千、蹴鞠、牽勾、斗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后綿延兩千余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唐代詩人韓翃的《寒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
寒食,是我國古代的傳統節日。具體是日期在冬至后第104天、105天和106天,而清明節是冬至后第108天。所以很多人會把寒食節和清明節弄混。
寒食節是古代人為紀念春秋時期的介子推,所以祭祀是寒食節的主要內容,另外寒食節還要禁煙火和吃冷食。清明節是一個節氣,時間和寒食節比較接近。在古代的時候,因為寒食節是要放假的,所以時間長了,人們就把寒食節和清明放在一起,統稱為清明節了。
韓翃,和寫《塞下曲》盧綸都屬于唐代宗時期“大歷十才子”。因為這首《寒食》,讓他得到了皇帝的重用。當時的皇帝唐德宗缺一位專門起草詔令的官員,他想起來韓翃,就準備傳韓翃入宮。但是拿到命令的官員一看“韓翃”的名字就有點蒙。因為當時有兩個韓翃,而且文采都很棒。這位官員就回去找皇帝,想問清楚到底是哪一個韓翃。皇帝隨手在韓翃的名字旁邊寫了句“春城無處不飛花”,這下這位官員就知道找誰了。韓翃從此就變成皇帝身邊的紅人。
詩文解讀
這首詩講的內容是:春天的長安城到處都飛揚著花瓣,寒食節的東風吹把皇宮內的柳枝都吹歪斜了。夜色降臨時皇宮中傳遞著蠟燭,燃燒的煙飄入了宮廷大臣的家中。
“春城無處不飛花”,春城,春天的長安城。春天的長安城到處都飛揚著花瓣。
“寒食東風御柳斜”,御柳,皇宮的柳樹。寒食節的東風吹的皇宮內柳枝都歪斜了。
“日暮漢宮傳蠟燭”,日暮,寒食節最后一天的傍晚。漢宮,唐朝的皇宮。傳蠟燭,寒食節的一種習俗。寒食節最后一天的傍晚,皇宮準備點燈了,所以開始傳遞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五侯,皇帝身邊的親信權貴。蠟燭飄出的輕煙進入了皇帝親信的家中,這里暗示皇帝的親信也可以點燈了。
這首詩的第一句寫的非常好。“春城無處不飛花”,作者使用雙重否定強調當時的風景。“無處”和“不”讓讀者可以感受到長安城的春天,遍地都是飛散的花瓣。在寫作的過程中,使用雙重否定表示肯定,是非常厲害的技巧。
緊接著第二句,把鏡頭從城市的全景推到了皇宮內院。作者帶領我們看到了寒食節的東風將皇宮內院的柳枝都吹斜了。有空間的轉移,也有時間的轉移。
作者在第三句把時間拉到了傍晚。按照古代的習俗,普通人家是不可以在寒食節時生火、點燈的。但由于皇帝是特權階層,所以皇宮可以比普通百姓早一天點燈。而皇帝行使自己的特權的同時,還準許一部分皇親國戚和皇帝的親信也可以享受這一待遇。
第四句,“輕煙散入五侯家”,這里的“散入”是也是非常傳神的筆法。在古代,如果是皇帝送東西給大臣,一定是要派一隊人馬,轟轟烈烈、聲勢浩大的送到大臣府邸。皇帝大張旗鼓派人給臣子送來的東西,作為臣子是一件可以光宗耀祖的事情。但是由于皇帝是高高在上的人,這種賞賜完全是一種很隨意的做法,所以用“散”就體現出皇帝高高在上的身份。一隊人馬,攜帶者蠟燭,向各個權貴府邸奔去,蠟燭燃燒時所產生的的輕煙,隨著皇帝的恩賜,散到了每一個接受賞賜的臣子家中。
(二)
寒食節的著名古詩詞
導語:雖然現在寒食節沒落了,但是寒食節在古時候是相當受歡迎的節日,在歷史上寒食節也有假期,也是官方承認的重要節日。因此歷史上關于寒食節的著名古詩詞也有很多,今天我們整理了寒食節的古詩4句詩和大家一起分享。下面就是寒食節的詳細介紹。
偶題
唐代:裴廷裕
微雨微風寒食節,半開半合木蘭花。
看花倚柱終朝立,卻似凄凄不在家。
寒食節有感
宋代:汪莘
寒食原頭杜宇聲,誰家不起古今情。
紙錢燒罷人歸后,一樹梨花凍月明。
寒食節有感
宋代:汪莘
江南兒女尚多情,為愛芳晨載酒行。
幸自不知惆悵事,鳥啼花落是清明。
寒食
宋代:陳與義
竹籬寒食節,微雨澹春意。
喧嘩少所便,寂寞今有味。
空山花動搖,亂石水經緯。
倚杖忽已晚,人生本何冀。
重到都門俲轆轤體
宋代:柴望
兩年不作京華夢,重到湖山事已非。
柳外晚風寒食節,花間天氣雨晴時。
闌干獨憑鶯飛去,簾幕低垂燕未歸。
欲托焦桐理心事,滿庭芳草又斜暉。
我非無麥飯,欲灑墓田難。
贛州夜泊次香杜韻
清代:韓崶
到此雙流合,遙看百雉開。
人家寒食節,風雨郁孤臺。
山色周遭在,濤聲日夜催。
系舟吟望處,遲爾謫仙才。
春游
宋代:陸游
鏡湖春游甲吳越,鶯花如海城南陌;十里笙歌聲不絕,不待清明寒食節。
青絲玉瓶挈新釀,細柳穿魚初出浪。
花外金羈絡雪駒,橋邊翠幙圍螭舫。
怕雨愁陰人未知,時時微雨卻相宜;養花天色君須記,正在輕云嫩靄時。
(三)
不同時期的寒食節習俗
南宋時期,寒食禁煙之俗非但不衰,而且人們把寒食節里的其他活動都看成是“過禁煙”。《乾淳歲時記》中有一段寒食節時“過禁煙節”記載,說的是一個姓蔣的大戶人家,為仿效宮廷中過“禁煙節”,寒食節時將自己的小花園裝飾一新,亭謝樓欄下擺放有各種花木,將家中的書畫、玩器也陳列到室外,門亭、鬧竿、花籃等全用絲、金、玉等裝飾,極其精妙。屆時,園中有標竿、射垛、秋千、斗雞、減鞠(打球)諸戲,以招襪游人取樂。若有衣冠士女等貴客臨門,還有豐盛酒食待客。文章說這就叫“過禁煙而已”。
元代,南方一些城市仍保留“過禁煙”習俗。屆時,有街市男女踏青拈香,斗雞賦鞠,梭門秋千,畫船游湖,盡情享受禁煙節之樂趣。元代僧人圓至《寒食》詩曰:“清明院落無燈火,獨繞回廊體夜香。”這里顯然告訴人們,在元代,僧人居住的古廟院落中還保留著名副其實的禁煙之俗。
明清以后,曾讓昔日先民們嘗夠了憂愁和歡樂的寒食禁煙節俗逐漸被淡化,一些文籍中雖然偶然也對此項活動有所敘及,但真正意義上的寒食禁煙已成為有其說而無其事。“寒食幾曾煙果斷,尾閭愁說海堪填。”清代鴉片戰爭時期著名詩人魏源,正是利用了當時寒食禁煙僅有其說來喻諷清政府禁鴉片不力,一語雙關,寫出了諷刺憂憤的政治抒情名詩。
(四)
寒食節是為了紀念吳子胥還是介子推
寒食節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把,寒食節是我們國家的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寒食節是每年的夏歷冬至之后105天的節日,也是清明節前一兩天的節日,那么寒食節是為了紀念吳子胥還是介子推,
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餓,隨臣介子推從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為重耳煮湯,重耳得知后感激涕零。
晉文公即位后封賞群臣時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則不慕名利隱居綿山。重耳追悔莫及,火燒綿山以尋找,子推堅決不出山,抱樹而死。事后卻發現介子推背著老母死在一棵枯柳下,并留下遺言:“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重耳(文公)葬其尸于綿山,修祠立廟,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
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將當天定為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登山祭奠,柳樹竟然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并以寒食后一天為清明。
此俗因與清明節相連,自唐以后,遂與祭奠祖先、郊游掃墓活動結合,逐漸融匯成一個節日,民間有“望綿(山)日”、掛子推燕(用柳條串起的燕狀面餅,掛于門),吃清精飯、煮桃花粥以及打秋千、打毯、拖鉤、斗雞等娛樂風俗。
時間:2025-04-02 作者:校園文學網 來源:校園文學網 關注:
隨筆推薦
- 生命所存在的意義
- 生命不是一串單純的數字,而是每一個都有意義的存在。
- 04-02
- 寒食節
- 2020年的寒食節是陽歷04月03日,星期五。陰歷,庚子年(鼠年)三月十一。
- 04-02
- 彈指花落恒遠流芳
- 曾經,有那樣一個人,他是昏庸無能的君主,夜夜笙歌,沉醉于花天酒地、聲色犬馬,最后使得江山破落,天下易主;
- 03-31
- 欲蓋彌彰 玩火自焚
- 美國擁有全球政治、軍事、經濟、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等方面的全面優勢,不允許其他國家實力坐大,哪怕是美國的70%都不行,這樣會撼動美
- 03-31
- 字節跳動的發展前景到底有多大?
- 曾經在騰訊和阿里巴巴、yy的海外短視頻部,直接跟字節硬剛過,內心真的是mmp,真的是含著淚,離開這個賽道。
- 03-31
- 如何鍛煉寫文案的能力?
- 作為一個有著3年文案寫作經驗,同時也為丸美、漢能等品牌寫過文案的我,不請自來,想分享一下自己的幾點看法
- 03-31
- 你習慣陌生人的關心嗎?
- 很顯然,關于這個問題,一開始我是不習慣的,曾經一旦陌生人來到我的領域,我會提高自己的警惕性。
- 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