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在人民中間
歷史偏愛有雄心的民族,命運偏愛有夢想的人生。
數十年,我一直帶著一盞小臺燈,像風追逐著風,伴隨山河巨變和滾滾車流,在大地上激情而行。我結識了那么多創業者和勞動者:在掛著串串紅辣椒的農家小院,在群山簇擁下的綠蔭和果園,在高闊透明的塑料大棚,在掛著一排排錦旗獎狀和新舊照片的村史館,在一個個青山綠水間的新村莊……我坐在炕頭或小板凳上,一次次聽老農或駐村干部講述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故事。在他們的講述中,在他們身后的道路上,在他們粗糲的手掌上,我看到無數奇跡傾瀉而出!
有時,他們講得很平靜,因為那是他們的日常;有時,他們講得很激動,因為他們已把人生變成了光與烈焰。而我,常常會聽得熱血沸騰甚或熱淚盈眶。
在新疆,矗立著許多紀念館和紀念碑。那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來自各地的十萬軍民用一生留下的。“不占群眾一分田,戈壁灘上建花園!”大軍團團圍住南疆和北疆的兩大沙漠,新疆自此開始了鑄劍為犁、屯墾戍邊的壯闊進軍。為了給國家節省資金,全體官兵的軍裝沒有衣領、衣兜,數十年沒有探親假。他們用一生把軍裝的顏色獻給了大戈壁,只留下一座座無言的豐碑,向著親人的思念和故鄉明月!一次座談時,一位老奶奶說:“這輩子,我給他們洗得最多的就是繃帶。因為每天下工,他們的手上全是磨破的血泡,血水把溝渠里的水都染紅了……”
在浙江安吉余村,當年炸山開礦賣石料,曾讓全村富得流油,但整個村子幾乎變成了亂石灘。一次開村民大會,因全村灰飛塵揚,會場上也煙霧騰騰,嬰兒被嗆得哇哇直哭。有位當媽的站起來大聲哭訴,全場沉默了。村里痛定思痛,響應“建設綠色浙江”號召,誓要讓群山再展笑顏。如今的余村,青山環抱,綠水縈繞,滿眼蔥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不只植入余村人的血脈,更滋潤著神州大地。
在貴州烏江之畔的一個山村,孩子們曾經無錢上學也無法過江。杜典娥同情鄉親們的遭遇,放棄外出創業的機會,把自家房子騰出來,辦起“一個人的學校”。十多個孩子來了,最小的六歲,最大的十六歲,都從一年級學起。杜典娥收的“學費”是每年九斤谷子,交不上就掛賬先欠著。年復一年,杜典娥從青春少女干到白發蒼蒼,唯一的“同事”就是她的丈夫——上課時為孩子們敲鈴(那是掛在門邊的一個鐵盤子),放學后護送孩子們下山。
那天,我越過烏江,登上數丈高的懸崖,走進這所“一個人的學校”,發現這里只有一間課堂,黑板是涂在墻上的,小操場是在山坡上平整出來的。我向杜典娥要來她的收費賬簿,那是一本烏黑陳舊的小冊子,里面記著上百個學生的名字。他們已走出大山,走向更廣闊的世界。如今,當地已建起一所嶄新的小學,杜典娥也成為正式教師。
在我到過的天山腳下、東北鄉村、陜北老區、云貴高原等地,類似的故事一樁樁向我涌來。進入新時代,氣象萬千的新征程新生活又一次次在我面前豁然展開。目睹過曾經的落后與貧困,感受著今天的強盛和富足,讓我的步伐總是與感動和激情一起奮然向前。出發,永遠是人生最美的姿態。偉大的時代,就誕生在人民的手上;歷史的光榮,就在人民中間!
時間:2023-07-03 作者:校園文學網 來源:校園文學網 關注:
隨筆推薦
- 滿山蘄艾香
- 湖北蘄春縣,古時叫蘄州,蘄春盛產的艾草就叫“蘄艾”。
- 07-03
- 勞動著,幸福著
- 群山連綿,山杏遍開。這個春天,我走進河北灤平金溝屯鎮下營子村。
- 06-28
- 五行作金磚
- 來到蘇州相城,我這才知道金鑾殿所鋪的金磚是哪里來的。
- 06-28
- 安溪尋茶
- 出了廈門高崎機場,就直接奔向安溪。沿途一堆堆、一朵朵、一株株、一棵棵、一片片、一葉葉的綠撲面而來,讓人目不暇接。
- 06-28
- 當礦工的父親
- 我對礦工有一種天然親近感,因為父親做過20年礦工。1975年10月,生產隊組織完秋收后,正在搶種冬小麥
- 06-28
- 大地上的舞蹈
- 上世紀90年代的某一天,在云南滄源的永河,我見到一個佤族老人在跳著一種奇怪的舞。
- 06-28
- 扶桑花院子
- 雷州半島東海岸這個小鎮,深諳雷雨的脾氣,知道雷雨很快就精疲力竭,淡然接受著雷雨的洗刷。
- 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