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陵,邂逅一只會隱形的蟲子
茶陵的山水自然只屬于茶陵,那里有別處沒有的神龍洞、玄仙洞、天子洞、金雞塔……以及與之種種血肉交融的神奇?zhèn)髡f。來到茶陵,自然是“神農(nóng)氏”的吸引,但讓我不能忘懷的,卻是一只會隱形的蟲子。
與它的相遇純屬偶然。當然,還得感謝那只自我陶醉、自在歡唱的石蛙,它那不眠不休的自然精神、清亮的嗓音、悠然自得的歡愉,讓我們有了去后山一探究竟的沖動。
花溪園后面是一座原生態(tài)森林康養(yǎng)基地,我們幾個文友相約而行,拾級而上,沿著延伸至山林深處的彎道前行,一路松林陣陣,澗溪淙淙,山風拂來,清心安然,那些紛紛擾擾隨風而去。在一座石柱亭子前,一彎枝葉映入眼前。望著那團搖曳的綠,我不禁止步,嗅著那流淌的沁心氣息,凝神細看,發(fā)現(xiàn)那葉片有著鋸齒的邊緣,樣子普通,卻綠得透亮,葉脈紋路清晰地印在那團新綠中,讓我忍不住伸手去觸碰下那團小小的、生命的顏色。
在我用手托起那片綠葉時,這團綠色中卻突然站起來一只形同葉脈經(jīng)絡的蟲子。我一驚,還以為是眼睛出了問題,明明就是一片葉子呀,怎么會突然立起一只綠色的蟲子?其實,我驚異的不是這只蟲子出現(xiàn)得突然,而是它能全身貼在葉片上,因為這種相同的綠,和它幾乎與葉子脈絡一樣的觸角和腿腳,讓人幾乎覺察不到它的存在。它似乎就是為這片綠葉而生,它的身體與葉子的顏色、經(jīng)脈走向,是那樣的天衣無縫。它的身子細長,不細看,還以為是一截被折斷的枝干橫在葉子中間,只是比枝葉的主干略小,頭頸部有一圈淡淡的紅色,銜接著它的腦袋與身體。蟲足細長,如絲線那般,緊緊地黏貼在葉脈上,讓人看不出是葉子的經(jīng)絡還是它伸長的腿,那種細小的筆直和緊繃,牽引著全身的力量。它的腦袋很小,能夠依稀辨別是三角形,由于太小,幾乎看不到它的眼睛,讓人不得不相信,它連眼睛都是綠色的。我忍不住抬手去逗弄它的身體,但我的手還沒有觸碰到它,它身子便往后一縮,猛地立了起來,許是我的手掌帶去的微風,或是溫度的介入,讓它覺察到了某種危險的存在。它昂起那看不見眼睛的腦袋面向我,我能感覺到它的細腿繃得緊緊的,牢牢地吸附在那片巴掌大的葉子上,迎風而立,像一個披著鎧甲的戰(zhàn)士,隨時為護佑這片綠葉的安寧而戰(zhàn)。
從它全身積蓄力量、一觸即發(fā)的架勢上,我突然意識到了自己的冒犯,我這個外來的闖入者,對這只蟲子賴以生存的家園造成了威脅。在這條不知名的小小的蟲子面前,我肯定是個對其生命有著威脅的龐然大物。我思忖著,想著面對這個挑釁的對手似乎應該做點什么,看看它的反應。我伸手摸了一下它的身體,沒有感覺到柔軟,它身體緊繃,有著枝干一樣的硬質(zhì)。許是我突然的進攻,讓它始料不及,它換了個姿勢,那絲線一樣的細腿拉伸得更長了。我又把它當作家園依附的枝葉猛地搖晃了一下,待葉子靜止下來,停止了晃動,那只剛剛還斗志昂揚的蟲子突然不見了,我趕緊低頭尋找,沒有見到它的蹤影,仔細觀察周圍,也沒有發(fā)現(xiàn)它的蹤跡,好像突然間它就憑空消失了。我不禁啞然失笑,原來蟲子也是會怕死的,面對突來的危險,選擇逃生,也是一種生存之道,沒有誰會做無謂的犧牲。
我用手指彈了一下這片葉子,準備離去。就在我轉(zhuǎn)身的瞬間,那葉子上面似乎又多了個東西,我定睛一看,原來是那條蟲子!它并沒有逃走,而是伺機恢復了原狀,與葉子合二為一,用它能隱形的外衣避開“敵人”的視線。我突然領會到了它的生存智慧,雖然遇上了強大的對手,但絕不逃走,絕不放棄自己的家園。這片葉子就是它的棲居之所,是它用來遮風避雨的家,無論生死,這里都是它生命的來處與歸途。
突然間,我想起了在探尋炎帝神農(nóng)氏洞穴的路上,有挺拔葳蕤、蒼翠如蓋的高大樹木,它們矗立于風雨,有的已經(jīng)有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歷史,也有低矮的灌木、攀爬的藤蔓,而更引人注目的是倒在地上的枯枝和朽木,它們的生命已然終結,但還沒有完全腐化。那些粗大的樹樁躺倒在大地上,并不是了無生息,一些肥瘦相間的木耳點綴在它們失去水分的、干癟的身體上,像一朵朵盛開的蘑菇云。它們不知道活了多少年,在生長的地方倒下,并不需要森林工去清理,也許正是依了它們自己的意愿,從哪里來到哪里去,這種生命的輪回其實就是大自然的生長規(guī)律,也是人類對生命的期許。所謂葉落歸根,是大自然的生命循環(huán),亦是人類的精神所向。
茶陵的山水令人難忘,茶陵的古樸與安寧之氣讓人神往,茶陵神農(nóng)氏的故事久久流傳引人遐思。但我也要感謝那只無名小蟲,那只形如枝干、有著硬質(zhì)“盔甲”的小蟲,在茶陵,與它的邂逅,同樣是我生命中不能忘懷的一隅:無論它多小,它也是自然之子,它隱形的存在也是存在,它微小的生命也是生命,它堅守的精神也是精神。
時間:2023-09-22 作者:校園文學網(wǎng) 來源:校園文學網(wǎng) 關注:
隨筆推薦
- 小站大歷史
- 人們常說,要了解近代中國,就得看天津。中國近代第一所大學、第一座商品博物館、最早的博覽會式建筑群……
- 09-22
- 嶺畔村的孩子
- 嶺畔村位于福建省晉江市磁灶鎮(zhèn)東北部,離泉州市區(qū)只有二十多公里,到大海只需半小時。
- 09-22
- 坐木船去上海
- 盡管1958年后,奉賢歸了上海,可本地人不把自己當上海人。每過黃浦江去閔行以北,都說去上海。
- 09-22
- 世界杯在哪兒看
- 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看了數(shù)場,使用的設備是筆記本電腦,戴上耳機,放在餐桌上看,坐在書房里椅子上看,躺床上把筆記本架在腿上看。
- 09-15
- 冬日晨景
- 伴著嗞嗞的聲響,女人一點點剝離與玻璃黏在一起的布窗簾,像打開了一個魔幻世界。
- 09-15
- 爸爸的自行車
- 在八、九十年前,自行車可是稀罕物,那時還沒有國產(chǎn)貨,大多數(shù)是從英國進口的“三槍”、“鳳頭”,還有從德國進口的“藍牌”。
- 09-15
- 流連在德天瀑布
- 西南邊陲廣西與越南接壤的大新縣境內(nèi),有一條名字頗有詩意的河——歸春河。歸春河發(fā)源于靖西市境內(nèi)的鵝泉,先是流向越南
- 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