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香山依舊
一
在北京的所有公園里,我對香山公園情有獨鐘。當年從北大荒回家探親,哪怕時間再短,我必會呼朋引伴,去一趟香山公園。到后來兩個小孫子回北京看望我和老伴,他們問我該去哪里玩?我首推香山公園。
原來,兩個小孫子幾乎每年暑假都會回北京,一回北京,我就帶他們去香山公園。公園門口有塊杏黃色的木牌,上刻郭沫若先生題寫的“香山公園”四個大字,我讓他們站在木牌前,合影留念。時間一長,這成為他們北京之行的一個“固定節目”,只要去香山公園,兩個小孫子就會穿過門前的廣場,徑直跑到那塊木牌前,等著我給他們照相。
第一次去香山公園時,老大三歲半,老二一歲半?v然他們伸長脖子、挺直腰板、踮起腳尖,腦袋尚碰不到木牌的底邊。流年似水,日子伴隨孩童不斷長大,他們一年年長高,腦袋能碰到木牌了。這塊木牌連同整個香山公園,成為兩個小孫子成長的參照,也成為我和老伴變老的見證。
記得那年帶他們去香山公園,當時老大五歲多,老二三歲多,途中忽然下起蒙蒙細雨,我們跑到松林餐廳后門的檐下避雨。無事可做,我便教他們繞口令和老北京的童謠,他們學完“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和“奔兒頭奔兒頭,下雨不愁,你有大草帽,我有大奔兒頭”,還要學新的。正巧,我看見一個人坐在大門前的門墩兒上,就教他們“小小子兒,坐門墩兒,哭著喊著要媳婦兒”……
雨停了,我們繼續爬山,向“鬼見愁”進發。兩個小孫子一邊爬山,一邊高喊剛剛學的童謠:“小小子兒,坐門墩兒,哭著喊著要媳婦兒……”
旁邊爬山的游客聽了,大笑起來。有人故意逗他們:“哭著喊著要媳婦兒干嗎呀?”他們不理會,反倒來了情緒,亮開嗓門兒,一遍遍喊著,清脆的聲音在通往“鬼見愁”那蒼老的山路上回蕩……
日子過得真快,一晃八年過去了,現在老大十三歲多,老二十一歲多,唯有香山依舊。
仔細想想,他們上次去香山公園,還是四年前的暑假。進公園前,他們照例站在木牌前,看看自己已經到木牌的什么位置。老大與“公”字平齊,老二也長高不少,兩人興奮地叫起來。我對他們說:“你們還會長高的,明年老大要超過‘公’字了!”
明年還未到來,這一年的年底,新冠疫情就暴發了,蔓延全世界。兩個小孫子再回北京,已經是2023年的暑假。由于中美尚未直航,他們繞道歐洲,在巴黎轉機,乘坐國航的航班抵京,歷時三十六個小時,真是漫長的旅程。
沒想到迎接他們的,是連續幾天四十攝氏度的高溫,去香山公園的計劃只得一推再推。此前,由于機票難買,他們回北京的日期無奈延遲,相應地,在北京停留的時間也縮短至兩周;短促的兩周,在酷熱中顯得越發緊張。相聚的日子再長,也比漫長分別的日子短,何況這次相聚的日子更短,短得如一聲嘆息。很遺憾,他們沒時間去香山公園,那塊木牌空等了四年,無法見證他們身高的變化。
在機場告別時,和老大擁抱,他伏在我耳邊輕輕說:“爺爺,我現在就開始想你了!”老大比老二高很多,已經超過一米八了,當他站在木牌前,會不會長到香山的“山”上了?
兩個小孫子離開北京后,我一個人去了香山公園,站在公園大門的臺階下望著木牌,望了好久。
時間:2023-10-05 作者:校園文學網 來源:校園文學網 關注:
隨筆推薦
- 灃河蝶變
- 今年五一,是疫情全面解封后的第一個小長假,大家都想著出去轉轉,我卻不想湊熱鬧。
- 10-05
- 唯有香山依舊
- 在北京的所有公園里,我對香山公園情有獨鐘。當年從北大荒回家探親,哪怕時間再短,我必會呼朋引伴,去一趟香山公園。
- 10-05
- 消失的西游記宮
- 六月末,我受邀去北京一所私立中學演講。因為行程安排較為寬裕,作為南方人的我,第一次去了北戴河游玩。
- 10-05
- 夏夜的美麗
- “輕羅小扇撲流螢”,曾幾何時,夏天的標配除了冰棍、西瓜、蒲扇、池塘,還有螢火蟲,而現在高樓林立的城市螢火蟲幾乎絕跡。
- 10-05
- 大榕樹
- 在我國南方地區,有村落的地方,幾乎都有榕樹。一棵大榕樹,就像是一個村莊的圖騰。
- 10-05
- 東北虎的邊界
- 中國成語、俗語中,與老虎有關的還真是不少,比如“如虎添翼”“為虎作倀”“虎口拔牙”,比如“初生牛犢不怕虎”“老虎屁股摸不得”“
- 10-05
- 雨中的白頭格
- 厚厚的雨云壓在頭頂,似乎一抬手,雨就要落下來。對面山上的云是粉狀的,青白相間,風一吹,云就往山上跑。
- 10-05
- 憶恩師
- 上世紀80年代初,我從上海師大畢業后留校,擔任一份教育雜志的編輯。記得是1987年的一天,編輯部新來了一位翻譯朱碧恒老師。
- 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