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香山依舊
二
香山公園的大門前有個寬敞的廣場,廣場入口處有條小溪,溪上有座小石橋。小溪里流淌的,是山上的泉水;小石橋是老物件,破舊而滄桑,但游客只顧著進公園,路過小石橋時步履匆匆,并沒有把它放在眼里。
那年,就是在這座小石橋上,有個小販挎著竹籃,賣“子兒蓮蓬”。
“子兒蓮蓬”就是嫩蓮蓬,如今人們不這么說了。過去的夏天,在什剎海常見小販賣子兒蓮蓬,還有唱十不閑小曲兒的這樣唱:“六月三伏好熱天,什剎海前正賞蓮。男男女女人不斷,聽完大鼓書,再聽十不閑。逛河沿,果子攤兒全,西瓜香瓜杠口甜。冰兒鎮的酸梅湯,打冰盞兒賣,了把子兒蓮蓬,轉回家園。”
唱詞里不是“買”把子兒蓮蓬,而是“了”,只有真正的老北京人可以體會到其中蘊含的那種北京味兒。這是賣子兒蓮蓬的小販招呼顧客時說的話,如果是賣酸梅湯的小販,招呼顧客時他會說:“鬧一碗您嘗嘗!”一個“鬧”字,一個“了”字,如果互換位置,就沒有那個味兒了;如果都換成“買”,就更沒有那個味兒了。這兩個老北京人自創的表述,雖然用的是再普通不過的字,卻盡顯老北京的市井風情和老北京人的直率性格,當然,還有老北京話的語言特色。
記得一年老大回北京,我帶他去香山公園玩。就是在這座小石橋上,小販竹籃里的子兒蓮蓬讓他倍感新奇,他站在那里瞧了半天,沒動窩兒。
老大沒見過這玩意兒,蓮蓬上那一個個像小和尚受戒時頭上點的小包包究竟是什么?我告訴他這是子兒蓮蓬,荷花開過,有的長藕,有的結蓮蓬,藕長在水下面,蓮蓬結在水上面;開紅花的結蓮蓬多而藕質差,開白花的結蓮蓬少而藕質好,這就叫“紅花蓮子白花藕”。蓮蓬上的一個個小孔里有蓮子,能吃。
“能吃”二字吸引了他,見都沒見過,更別說吃了。老大想嘗嘗這子兒蓮蓬究竟是什么味道。
我給他買了一個子兒蓮蓬,他迫不及待上手就要剝,我說:“別急,你先拿著,我給你照張相,留個紀念。”對老大來說,照相已經沒有細觀子兒蓮蓬的真容、再嘗嘗它的味道重要。
還沒進香山公園,他就把蓮子一個個剝出來了。可惜這蓮蓬比子兒蓮蓬還要子兒蓮蓬——沒成熟,就讓小販早早拿來售賣。里面的蓮子癟塌塌的,一點兒都不好吃,還帶著少許苦澀。
老大有些失望。
我對他說:“這蓮蓬沒成熟,成熟蓮蓬里的蓮子都是白白胖胖的,有股子清香,用它煮八寶粥,味道特別好。”他瞪大眼睛看看我,又看看手里的子兒蓮蓬,似信非信。
百聞不如一嘗,我給他買了一罐八寶粥,撈出粥里的蓮子,讓他嘗嘗。他說:“味道不錯,挺新奇的。”算是彌補了之前的缺憾。
今年暑假老大回北京,我又對他講起那年在香山公園的小石橋上買子兒蓮蓬的事,他說還記得,只是今年沒時間去了。
一個人去香山公園那天,我在路過小石橋時特別留意了一下,沒有賣子兒蓮蓬的。或許兩個小孫子來了,賣子兒蓮蓬的就來了。這么一想,忍不住自己笑自己……
時間:2023-10-05 作者:校園文學網 來源:校園文學網 關注:
隨筆推薦
- 灃河蝶變
- 今年五一,是疫情全面解封后的第一個小長假,大家都想著出去轉轉,我卻不想湊熱鬧。
- 10-05
- 唯有香山依舊
- 在北京的所有公園里,我對香山公園情有獨鐘。當年從北大荒回家探親,哪怕時間再短,我必會呼朋引伴,去一趟香山公園。
- 10-05
- 消失的西游記宮
- 六月末,我受邀去北京一所私立中學演講。因為行程安排較為寬裕,作為南方人的我,第一次去了北戴河游玩。
- 10-05
- 夏夜的美麗
- “輕羅小扇撲流螢”,曾幾何時,夏天的標配除了冰棍、西瓜、蒲扇、池塘,還有螢火蟲,而現在高樓林立的城市螢火蟲幾乎絕跡。
- 10-05
- 大榕樹
- 在我國南方地區,有村落的地方,幾乎都有榕樹。一棵大榕樹,就像是一個村莊的圖騰。
- 10-05
- 東北虎的邊界
- 中國成語、俗語中,與老虎有關的還真是不少,比如“如虎添翼”“為虎作倀”“虎口拔牙”,比如“初生牛犢不怕虎”“老虎屁股摸不得”“
- 10-05
- 雨中的白頭格
- 厚厚的雨云壓在頭頂,似乎一抬手,雨就要落下來。對面山上的云是粉狀的,青白相間,風一吹,云就往山上跑。
- 10-05
- 憶恩師
- 上世紀80年代初,我從上海師大畢業后留校,擔任一份教育雜志的編輯。記得是1987年的一天,編輯部新來了一位翻譯朱碧恒老師。
- 10-05